所在省市:上海市 发布时间:2009-11-12 已浏览 6801 次
|
上海中国画院在周恩来总理、陈毅同志直接关怀领导下,筹备于1956年,正式成立于1960年。
画院40年的历程大致可划分为前20年的波澜起伏,后20年的风正帆轻。可是,毋论逆境和顺势,书画家们都是忠贞虔诚地献身于事业,为社会、为人民作出了不磨的贡献。
在中国历史上,画院古已有之。历代画院是帝王个人所好的产物,尽管有其存在价值,但往往因以帝王私阿为取向,每每为迎合其口味而创作,故其虽有千古不磨的功绩与成国,然而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它在艺术史上本应取得的更灿烂的辉煌。
新中国成立后,鉴于当时不少中国画家生计发生困难,以及中国画艺术的继承发展等问题,1956年最高国务会议通过了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北京和上海两地各成立一家“中国画院”的建议,组成了“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会”。主任赖少其,委员唐云、潘天寿、王个 、谢稚柳、刘海粟、伍蠡甫、吴湖帆、傅抱石、贺天健、陈秋草、白蕉、汪东、沈尹默。后进经四年蹉跎,于1960年6月画院正式成立。首任院长为丰子恺,现任院长施大畏。
40年来,画院先后汇集了一百几十位书画篆刻艺术家,目前具有高级职称的书画家五十余位。这个高层次的艺术群体,几十年来为中国画事业的振兴发展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画院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适应新形势,近一步发展中国画事业,将上海中国画院建成世界一流的学术机构,画院高标准地建造了新的硬件设施。与此同时,加强内外学术交流,开展全面艺术活动,发现引进优秀人才,充实壮大创作阵容,把握艺术市场走向,更新艺术经营模式,重视自身艺术评品味与社会实际需要的有机统一,树立当代中国书画艺术最高水准代表形象,努力使中国书画艺术事业不断地向前迈进,画院一直全力做好这方面地工作。
弘扬发展中华艺术使上海中国画院的历史使命,更是她肩头不可推卸的重担。在新世纪里,上海中国画院的事业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向来有“半壁江山”之称的上海中国画院是一个中国书画艺术门类齐全(中国画、书法、篆刻、理论),画种兼备(山水、人物、花卉、翎毛),风格各异的群体,不仅继承发扬中华优秀艺术传统上承前启后,而且在开创艺术风貌中上下求索,建立了以往不朽的辉煌成就。现今健在的老一代画家中,程十发院长就是数十年身体力行,在艺术风格上领异标新的代表人物。他由旧生新,借古开今的画风,昭示着一代大家的经典品味。画院的中青年画家意识到古已有之的创新精神作为有追求画家的目标,在现今显得尤为重要,表现时代,开拓题材,展示精神是他们的不懈追求。如一些画家的作品,或着力表现历史题材,强调规模效应,体现力度深度;或着意描绘世间万象,注重托意寄情,完善自我表现。凡此种种,不一为足。
辛勤的耕耘,必然取得创作上的丰收。仅从1998年全国七届美展以来,画院就获得全国大奖6项,本市得奖数十项,在九届美展中,画院画家作品也分获金奖、铜奖,囊括了上海地区中国化的全部奖项。正是这些画家锲而不舍的工作态度、高瞻远瞩的艺术眼光,才使得这早已名满天下的艺术团体再续辉煌。
画院不仅注重画师创作水准的不断提高,还十分重视艺术理论的深入研究。有计划地组织邀请艺术专家来院举办学术讲座及作品观摩会,画家们也经常举行各种形式的专题学术讨论会,以活跃学术气氛。除了每年传统的年展和迎春画展,画院还要求每位画师都在院内举办自己的作品观摩展,这不仅提高了对画家自身的要求,更加强了画家间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的学术氛围。
为了更好地展示艺术精品,画院自筹资金,自行编辑,先后出版了《上海中国画院藏品》、《上海中国画院程十发藏画陈列馆藏品》、《上海中国画院画家作品丛书》(26册)、《林风眠作品集》、《关良作品集》、《丹青500年》(4册)等画册,并于1997年起定期出版《上海中国画院通讯》。画家们还个人或集体参与出版了近百种回忆录、辞典、技法丛书、字帖、印谱、论文集等,使多年来取得的艺术成果得以向世人展录。
随着形势的发展,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文化设施的更新改造势在必行。原有的老画院因不适应新的需求,经数年努力,于1998年在原址上建成了28层高的 “华仁大厦”。大厦一至六层(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是画院的新居,它有“程十发藏品陈列馆”、“林风眠作品陈列馆”、“上海中国画院画廊”、“上海林风眠艺术研究协会”,以及多功能会议大厅、五个中小会议厅和办公室、创作室。集展览、创作、办公、会议于一体,成为上海中国画艺术研究、学术讨论、创作、展览等活动的中心。
|
电话: 021-64454223 021-64749977
地址: 上海市岳阳路197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