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荣 发布时间:2017-10-30 已阅读 1535 次
|
|
中国当代工笔画坛,王申勇这个名字可谓家喻户晓。其工笔走兽作品享誉画坛,独树一帜。他的作品取材广泛,走兽、家禽与传统题材均有涉足。其过人之处在于对动物结构的熟悉、动态神情的把握和笔墨色彩的表现。他的艺术唯美细腻,蕴含丰富的情感,精湛的技巧,深刻的寓意。
就技法而言,他远溯汉魏,取法唐宋,近追刘氏父子(刘奎龄、刘继卣)。追求写真传情,写意传神,形神兼备,意蕴横生的艺术效果。他的笔法古拙,刚劲有力,墨韵丰厚,气势磅礴。作品风格清新,俊朗明秀,个性鲜明。他以线与体块作为依托,广泛地吸收了宋画的写真和表意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作品充分地展示出中国画的水墨精神。工写相兼的同时,工,细到极致;写,蕴含精神。在表现技巧上,他将动物撕毛法与工笔晕染法相结合,背景运用泼墨泼彩法,使画面充满张力和厚重感的同时,蕴幻出奔腾不息的时代气息,大气而奔放。站在其画前欣赏大熊猫,仿佛穿越几千年的时空,回到那远古而苍茫的大地,静静地聆听大地的吟唱,感怀文明久远,体悟生命演变。作品《远古呼唤》四周呈墨色基调的环境中映衬出一家三口的生活状态,坐立的熊猫张开嘴,仿佛在回应着亦或是在呼唤着,依稀让人们感受到了从古至今生命的演变,令人印象极深。
对神情的特别关照是王申勇走兽画的特征。“传神写照,正在阿睹”。王申勇的动物画,特别强调对神情的刻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传递情感的重要通道,《世博熊猫》系列作品中,他对熊猫眼睛的刻画,厚重而通透,巧妙而生动,其憨态可掬之状尽显笔端,生动而鲜活地跃然纸上。同样体现于作品《远瞩》中的猴子,《月光下》饥饿的狼群,《心愿》《跃跃欲试》中的小老鼠等,画家通过对这些动物眼神的描绘,传递出生命的蓬勃活力。他的作品将中国水墨画的精神体现的淋漓尽致,摒弃了写真的表象追求,以形写神,充分表现作品的意境和情趣,遂使得其作品深遽厚重、墨韵丰富、华美潇洒、生动传神。他曾说:“中国传统的工笔画不是人们所说的具象写实画,其骨髓里还应该是意象绘画。它所传递的信息是精神层面的,所以传神写照对神韵、意境的描绘才应该是画家真正所要表达的内容。”
王申勇是性情中人,能把所有的情感完全投入到作品之中。作品透露出的情怀是充满关爱的,无论《踱步》《嬉戏》中的熊猫,《饮春风》《清月天》中的水牛,《期待》中的藏獒,还是《欢颜》《猴雀图》中的猴子,作品中的动物都融入了人性的关爱。同时他是一个讴歌生命,热爱生活的唯美主义者,他赋予笔下的动物以强烈的思想和感情。他说:“记得在美院时一个冬天的清晨,我发现门口趴着一只奄奄一息的狼狗,我喂完后便去上课,下课后它竟然在校门口等我,我很受感动,就决定收养它。我创作的《忆秋》便是以它为原型来表达我的思乡之情。外地求学的艰苦使我时常想家,想起儿时生活场景,想起妈妈的针线筐,想念亲人。 ”正是这份真情流露,才使得积蓄的能量彻底爆发,创作思路无限扩张,精品力作不断涌现。
所谓“诗必穷而后工”,正是因为经历的坎坷,造成了艺术家内心奔突的情感,从而形成了作品强烈的感染力。王申勇也不例外,在中国美院学习期间是他最为艰苦的阶段,生活在农村的父母没钱供他求学,他只能忍痛割爱卖一两幅画维持生计。西湖的八月非常炎热,几平方的房子,酷热难耐,彻夜难眠。而许多优秀的作品都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创作出来的。作品《幽谷》中,红色的基调在墨色的环境下显得格外耀眼,几只豹子透露出疑感惊恐的眼神,那种与命运抗争的情绪紧紧萦绕在心头,传递给人们一种紧张的情绪。危机四伏,生存空间的毁灭,充盈于画面当中。这就是当时身处困境与无助中的画家心态的真实写照。这就是为什么他的许多作品会带给你评然心动的感觉,亦如我们站在蒙克的《呐喊》、梵·高的《向日葵》面前,无法不为之动容。
王申勇深深扎根生活、善于观察自然,他笔下的熊猫以其清新、俊朗而生动的画风,令人耳目一新。正如丟勒所说:“艺术牢固地扎根在自然中。只有占有自然的人,才能向自然学到东西……艺术作品越是紧紧扎根在生活中,就越是优秀,这样的作品是真实的。”熊猫这一古老动物种类的题材,自古少有画家涉猎,近现代也多以水墨画为主,工笔画熊猫技法、意境能到如此精妙之境地者实属不多。他的《熊猫》系列作品多次获金奖,并得到极髙的评价,不仅仅是因为其令人叹服的高超技艺,而更多的还得益于作品所传递出的人文关怀和深刻的精神内涵。如今堪称人类历史活化石的大熊猫陷入了濒临灭绝的困境,王申勇用他的画笔画出了人们“关爱环境、珍惜动物、呵护家园”的心声。他笔下的熊猫已超越了其自然属性,其意境中的人文关怀带给我们久远的思考。
中国的工笔画历史悠久,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楚墓帛画到魏晋南北朝的人物画、走兽画,从唐朝工笔盛行到宋代臻于成熟。工笔画使用“尽其精微”的手段,通过“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获取神态与形体的完美统一。然而,工笔画的发展却不是一帆风顺的,文人水墨画的兴起不能不说是对中国画的一次革命性的突破,自此,中国绘画以文人画的价值标准与判断改变着绘画的风格与样式,最终分离出“文人画”和“画家画”的界线。文人画一统画坛,斥责工笔画为“工匠之画”。而崇尚逸气为高之文人雅士,自觉不自觉地开始了逸笔草草的追求,致使中国工笔画逐渐走向衰落。解放后一大批老一辈艺术家用数十年乃至一生的精力对中国工笔画进行改革、探索和创新。高等艺术院校的工笔画教学促进了工笔画的发展,并呈现出早期蓬勃的生命力。王申勇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情境下脱颖而出的优秀画家,他的工笔走兽艺术对中国高校的工笔走兽画科的教学贡献巨大,影响深远。正如孙克先生所述:“从20世纪80年代冯大中画虎到今天以青年画家王申勇画熊猫为代表,走兽画科出人才出作品,堪称千古一时之盛……王申勇善于把握细部染和整体感觉的协调关系,在具象的细微追求中很好地保持了传统审美的笔墨线型意识,从而在描绘动物时达到惟妙惟肖的高度。”
夫画者,一曰气韵,二曰用笔。气韵生动者,其画作意蕴悠远,寄情于景,引人入胜。用笔高妙者,其画作精美细微,游刃余地,运斤成风。王申勇的作品正是这样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
作者:陈荣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