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祁恩进 发布时间:2017-3-22 已阅读 1498 次
|
|
暮然回首,我在艺术旅途上已匆匆走过四十个春秋了,光阴荏苒,岁月如歌,真有点几十年如一日之感慨。
于画,虽浸淫有年,所谓“三更灯火五更鸡”,“琴不离手曲不离口”用功勤奋,但天生愚钝,进步甚微。曾醉心于大写意水墨,上下求索无数载;也曾潜心于大青绿山水研习,色耶彩耶,反反复复折腾;如今也水墨也青绿,亦工亦写,常常又不知工写。
就青绿山水而言,实际与水墨山水并无二致,同样都须重气韵,重笔墨,所不同点前者是穿着色彩的外衣,后者是一身素装的水墨长衫而已,一工一写。历史上的青绿山水大家如:展子虔、张僧繇、杨昇、李思训、王希孟、赵伯驹……等等,大概无一不是笔精墨妙的高手,传为赵伯驹的那幅《江山秋色图》(也有史书上定为北宋高手佳作的)若用当下“写实”一说去审读,无疑此作可谓登峰造极。贴近细看它的勾线、造型、用色、渲染无一处不让观者惊叹、叫绝。可以说中国画大青绿山水到了宋代精工细丽已臻绝顶。虽然元代有赵子昂、钱舜举,明代有仇英、文征明等传薪,各有所长,但精细工丽仍不可与宋人比肩。
使我获益匪浅的还有晋唐人的绘画,像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更早一些的东晋顾长康《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等,美术史上称这些作品“空勾无皴”“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伸臂布指”为中国画早期的“稚拙期”,换言之也就是非成熟时期作品,我并不能赞同此说法,从这些作品画面所透露给我们的诗意的空间感和古拙的造型气息看,晋唐人的绘画观念和审美情趣不但成熟而且是十分成熟和完备。他们笔下所表现的诗意性和古拙气正是我们今天山水画创作中所缺失的。也许那时人的审美追求和诗意情怀要比今天的我们高明而单纯的多。
再说水墨写意山水,我生于南京,长于南京,自小就受到六朝文化的蒙养,喜欢石涛、髡残、八大和新安画派诸家,喜欢傅抱石、刘海粟等前辈绘画,这似乎应是自然之事,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南的文化、江南氤氲温润的气象自古以来就滋养画家,董源、巨然或创作生活或诞生于此。生活在南京,不画水墨是一种遗憾,水墨是一种情结,水墨更是一种情怀。我所向往的大写意水墨山水应是在大写中见精致,大气中含雍穆,放逸中存中正,水、墨、色浑融一气,酣畅淋漓,且又妙趣横生。不至此便难以体现六朝文化的神韵。
当然,欲画好水墨,就须有积淀、须有才情、须有境界、须有综合、更须有品操。
清人郑板桥有一句品评石涛的话“石公之画,似无纪律,然纪律全在其中。”写意的妙趣似乎就是从无“纪律”至有“纪律”,再由有“纪律”到无“纪律”,最后能否成正果,就看各人造化了。陈子庄先生论画,“不想妙得”,由“迁想妙得”至“不想妙得”,乃是一种修炼、一种参悟,我须更加努力才是!
|
作者:祁恩进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