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管窥刘刚中国画作品的诗性品质
|
作者:刘德扬(成都画院副院长) 发布时间:2015-9-5 已阅读 1808 次
|
|
对刘刚的画作,已然很是熟悉。但是,当我看到他最近的几幅作品,却又是那样新鲜,令人激动。一时间,思绪里满是唐诗宋词。“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日色花中乱”、“花光月影宜相照”、“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诗情画境扑面而来。
中国画,首先是诗性的。没有诗性,何谈中国画?
古人云,“诗以言志,歌以咏情”。作为一个画家,志是什么?是观念,是审美取向,是主观的的哲学演绎。情是感情,是物我之间的感应,是客观的对物象的人文关怀。只有“我见青山多妩媚”,才会有“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物我交流、物我两忘。
看刘刚的画作,他是一个画者,更是一个诗人。
刘刚作品中,其诗性首先在于他对物象的精准刻画和画面节奏的把握,有如诗词中平仄对仗的严谨和工稳。其次是在于他对画面的气氛和调性的处理,把诗性要素的赋、比、兴手段发挥得淋漓尽致,让自己的画语缱绻缠绵,画面的空间无限拓展延伸。同时,也给观者留下了充裕的品味时间。
因是之故,刘刚的画作,气息好、色调正、品位真。
气息好——气息是什么?是特征或显著的优点。一幅画作的好坏,不在于画什么,在于如何画。作品无论工、写,还是大、小、简、繁,重彩、水墨,关键是画家要有审美趣向,要有哲学主张,要有文学演绎,要懂得审美的取舍和割爱,做到适可而止并在作品中反映出来。这种综合反映的直接效果,就是作品气息。这一切,度的把握可谓纲要。刘刚的画作,可谓满构。但是其画面并不繁琐、画语并不唠叨。画面架构疏密恰当,穿插有致,空灵通透,虚实得当。毫无当下画界普遍存在的那种满、大、艳、细的恶习俗气。作品从总体上达到了体制和正,气息渊雅的水平。
色调正——色调是什么?是指画面上表现人们思想、感情所使用的色彩及其浓淡。在刘刚的画作里面,由于个人气质上的偏好,他没有去追求色彩的彪悍霸气抑或响亮夺目。在他的心里,艺术创作重要的已经不是艺术的表象,而是自己真切的诗性感受,是自己对物象的情绪演绎,是创作中精神状态的记录和转化。所以,刘刚画作色彩的调性虚幻、朦胧,氤氲回环,扑朔迷离。尤其是画作中透出的光感,更是让人着迷。色彩的实质是光谱,是光波波长的顺序排列。他的画作,把中国画的散点透视与色彩的光波顺序排列结合得很好,以至作品最终表现出“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的诗性效果。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惚兮恍兮,其中有象。在刻画物象空间状态的同时,通过色彩的流变,在时间上反映出叙事般的诗性情结。
品位真——品位是什么?是品质,是质量,是档次。刘刚画作的品位真,在于他的本性真,感受真,刻画真,以自己真实的心灵感应去创作。所以,他的创作,来源于生活的具体写照,毫不欺世。作品刻画细腻却又不是照片的简单反转,更不媚俗。这种真,是源于禅理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是由心底涌出的艺术主张和审美诉求。正觉证悟,抱元守一;月移花影,真实不虚。因为这种真,对于刘刚的画作,套用一句当下流行语来说,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其作品品位、格调和质量,就的确是一般每天画画如晨起洗脸刷牙、弄得肌肉记忆的人难以企及的了。
祝愿刘刚如月宫折桂般,“和莺吹折数枝花”,在中国画领域里,更上层楼!
|
作者:刘德扬(成都画院副院长) 2014年9月
|
|
|
|
|
|